医学专家警告: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或导致每年

月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起组织,明略科技集团、秒针营销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数智新职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百余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产学专家,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对人机协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讨论。这不仅是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更是一次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度探索。论坛所汇聚的智慧火花和实践洞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智能、高效、和谐共融的职场新纪元,标志着数智时代的职场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月18日消息,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每年可能导致多达1000万人死亡,因为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会不断进化,使药物失去效力。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球关注,因为科学进步未能跟上病菌的进化速度。

在周二于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抗菌素耐药性会议上,医学专家们分享了这一预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抗生素耐药每年导致近130万人直接死亡,另外导致500万人间接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问题还让世界各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计入医疗成本、生产力损失等因素,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100万亿美元或更多,大约占全球GDP的1%。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委员会成员、健康与医疗中心主任希亚姆·比申(Shyam Bishen)在会议上强调:“这是一个以T(Trillion,万亿)开头的数字。”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指出,抗生素耐药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在周二的专题讨论中,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比申强调,每年因抗生素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艾滋病和疟疾的总和。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它已成为仅次于新冠肺炎和结核病的第三大致命疾病,并有可能迅速跻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

比申还坦承,目前在研发领域投入的资源远远不足,难以发现和生产替代药物。同时,预防和治疗的力度也亟待加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11月的一份声明中警告称,新型抗菌剂的临床研发渠道已接近枯竭。在最新的年度回顾中,该组织发现仅有27种新型抗生素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仅6种被认定为创新药物。此外,获批抗生素的严重短缺,包括高质量仿制药的匮乏,已成为全球各收入水平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完全理解,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新西兰前总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在周二的小组讨论中表示:“对于外行人来说,将抗生素耐药称为第三大致命疾病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

慈善组织(Global Fund)执行董事彼得·桑兹(Peter Sands)将抗生素耐药性的缩写AMR称为“灾难性的品牌推广”。他指出,公众对此缺乏理解,甚至在全球卫生界也存在分歧和误解。

桑兹进一步解释说,这个术语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人们不确定它是否仅适用于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实际上它确实适用),以及抗生素应该用于治疗什么(治疗细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

他认为,为了更清晰地向公众传达相关信息,我们急需寻找更易于理解的术语来描述这一问题。(小小)

关于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